古埃及真正令人難以置信的遠古時代

古埃及真正令人難以置信的遠古時代

 

1.上升的河谷

埃及目前是(過去也是)世界上最貧瘠的地區之一。沙漠佔據了埃及90%以上的面積。這個遼闊的國家只有大約5%的面積上有人居住,集中在尼羅河兩岸及其支流地區。豐沃的尼羅河谷延綿不絕,寬7-9英里(11-15公里)。

尼羅河從南向北流經埃及。這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地勢由高到低向著地中海傾斜。在開羅北部,尼羅河分叉成幾條支流,形成三角洲 — 一塊呈扇形的遼闊綠洲,面積約有6,000平方英里(15,500平方公里)。

每年在尼羅河洪水氾濫的100天期間,在埃及境內的河段曾承載(而且仍在繼續承載)其90%的水量,正如希羅多德(Herodotus)在《歷史(The Histories)》[2,92]中所寫:

… …水位從夏至起便開始上漲並一直上漲一百天,在這段時期過去以後,它的水位立刻就退落並減弱水流,這樣在整個冬天一保持著低的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來的時候。

造成尼羅河洪水的始作俑者是埃塞俄比亞的雨季,雨水沖刷著埃塞俄比亞高原的泥沙,沿著藍色尼羅河和其它支流將泥沙裹挾向埃及。經過發源於中非的白色尼羅河流到埃及的水量並不多。白色尼羅河水並不沉積泥沙—所以名字裡“白色”意即“清澈”。

到達阿斯旺,藍色尼羅河洶湧、充滿泥濘的季節性水流開始慢下來。隨著流速的降低,水流裹挾的泥沙慢慢淤積在河底,從而造成河床漸漸抬高;地面一直隨著河流的節奏亦步亦趨,隨著下游距離的遠近和地勢的不同而按不同程度抬升。結果,尼羅河谷和周圍陸地海拔的上升抬高了地表水的水位,導致地下水位升高。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每年夏季的洪水,尼羅河谷的海拔每年都在升高。就這樣年復一年,積少成多,越積越高。

尼羅河水到達阿斯旺以後,開始放慢步伐,形成泥沙淤積。為了防範阿斯旺的洪水氾濫,人們於數百年前建成古老的阿斯旺大壩。由於泥沙不斷淤積,大壩也不得不每隔數十年加高一次。(見附錄A照片)

IMG_4810

比如在埃斯那(Esna),尼羅河每年淤積¼英寸的泥沙,看似微不足道,但歷經兩千多年已足以淹沒埃斯那神殿,今天的埃斯那城位置高過神殿的屋頂。(見附錄A照片)

由於泥沙年復一年地堆積,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神殿是建在以前神殿的上面。

縱觀埃及其它幾個地方,可以看出泥沙淤積問題對於幾座倖存神殿的影響,如伊德夫(Edfu)、盧克索(Luxor)、阿拜多斯(Abydos)神殿等。(見附錄A照片)

甚至距離尼羅河較遠的內陸地區,我們仍在阿拜多斯還看到另一個例子,那裡一座名為奧斯里昂(Oseirion)的古老建築臨近奧塞里斯(Osiris)新王國神殿,神殿由塞提一世(King Seti I,西元前 1333–前1304年)和他的繼任者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建造。奧斯里昂坐落在奧塞里斯新王國神殿海拔高度之下,部分淹沒於地下水位之下。奧塞里斯神殿的基座比目前的水位低很多英尺,自從新王國時期以來,水位已經上升了約20英尺(6米)。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法老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並非他們所建的建築上。所以,僅僅因為塞提一世將自己的名字刻在奧斯里昂建築的某些部位上,並不代表他就是奧斯里昂的建造者。

奧塞里斯和塞提神殿間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以及二者風格上的大相徑庭,皆提醒著許多學者,奧斯里昂是一座更加古老的建築。(見附錄A照片)

IMG_3705

奧斯里昂的證據與吉薩(Giza)及其它地方的證據一致,證明埃及文明更加久遠。

 

2. 起始點

希羅多德描述說,埃及祭司向他述說太陽兩次在它現在下落的地方升起,兩次在它現在上升的地方下落。這一陳述說明古埃及的歷史遠遠超過為期25,920年的一個黃道週期。

25,920年的黃道週期是地球不穩定旋轉的結果,就是說地球並不是忠實地繞著自己的軸線旋轉,而是略有偏心。(見第11章有關這一現象基礎知識解釋與圖示)。這一運動稱為歲差。作為地球偏離軸線旋轉的結果,春分點每年在這個緩慢移動的黃道星座大幕上會略有上移。

分點進動,穿過這些星座,為黃道十二星座時代取名。分點穿過黃道帶的一個星座大約要花2,160年的時間,所以春分點穿過黃道十二星座完成一次巡迴約需25,920年。這個完整的迴圈週期稱為大年。

因此,希羅多德關於日落/日出、它何處升/何處落的發言,說明埃及人的歷史超過了一個完整的黃道十二宮迴圈週期。古埃及人觀察並記錄下了分點進動週期(參見第11章天文學)。

我們現在所說的黃道週期(大年)從獅子座紀元開始:

獅子座(Age of LEO): 西元前10948–前8788年
巨蟹座(Age of CANCER): 西元前8787–前6628年
雙子座(Age of TWINS): 西元前6627–前4468年
金牛座(Age of BULL): 西元前4467–前2308年
白羊座(Age of ARIES): 西元前2307–前148年

古埃及歷史源遠流長,綿延一個完整的25,920年黃道週期外加一個部分黃道週期,即從西元前10948年到白羊座時代結束,古埃及失去獨立。這樣,古埃及歷史就是[25,920 + (10,948 – 148)] = 36,720年。後續我們將借助另一套計算方法再次印證此歷史悠久。

古埃及文明史超過36,000年—推而廣之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久—這與基督教/西方的觀點相左。

他/她们的觀點認為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約5,000年。由此就不斷地反復強調,美尼斯(Menes)法老(西元前31世紀)被認為“統一了埃及”並開創了古埃及文明。

武斷而毫無根據地斷言古埃及歷史始於美尼斯法老是有悖於客觀證據的。希臘和羅馬的歷史學家根據他們從埃及獲得的一手和二手資料來源,表示埃及文明史要比學術界所斷言的要早得多。

古埃及法老王年代表,從美尼斯時代開始,主要基於西元前三世紀的曼涅托(Manetho,古埃及和歷史學家)已經失傳的著作,我們只能看到塞克斯塔斯•阿弗裡卡納斯(Sextus Africanus,西元 221年)和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西元264–340年)對它的評論。

優西比烏認為,曼涅托將埃及悠久歷史歸結到法老時代的埃及,而古埃及歷史歷經36,000年,與希羅多德說的不謀而合。這與其它描述和物證大體一致,如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Diodorus of Sicily,《狄奧多羅斯》卷 I, 24)以及著名的古埃及文獻《都靈紙莎草書(Turin Papyrus)》—來自十七王朝的埃及作品(西元前1400年)。

另有物證支持古埃及的歷史悠久一說—儘管由於尼羅河谷逐年升高(見附錄B中相關圖片佐證),許多時代久遠的考古證據早已深埋於如今的地下水位以下。許多古埃及文字記載、神殿和墓葬中的證據證實了希臘和羅馬學者的描述。例如,遍及埃及各地的神殿其最初建造年代都遠遠早於“王朝歷史”。丹德拉的哈托爾神殿(Hathor/Het-Heru at Dendera)地下室中的刻字清楚地寫道,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Era)時期重建的神殿是根據第六王朝佩皮王(King Pepi,西元前2400年)時期的圖紙修建的。而圖紙本身又是複製比它早幾千年(荷魯斯的奴僕時期Servants of Heru)的文獻。文字寫道:

丹德拉的古老地基在早期文字中被找到書寫于荷魯斯=美尼斯之前的王奴僕時期的皮卷之上在孟菲斯孟菲斯被稱為Men-nefer意為不朽和美麗的的一個棺匣之中在兩地之主時期lord of the Two Lands… … 佩皮。

如前所述,由於埃及陸地升高,一些古埃及神殿也要抬高—如希羅多德和遍及埃及的物理證據所證實的那樣。儘管一些古埃及神殿是在古希臘-羅馬時期進行重建,但是它們重建完全是按照遠早於古希臘-羅馬時代,在全國各地的眾多神殿和墓葬中發現的古埃及圖紙、符號、諸神形象、形狀等進行的。

 

3. 獅子座紀元(Age of Leo)和斯芬克斯時期 

我們現在的黃道週期始於獅子座(西元前10948–前8788年),象徵就是吉薩大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的歷史和物理證據表明其年代之久遠,儘管一般(但缺乏依據)的觀點認為,斯芬克斯大約建造於西元前2520–前2494年間的哈夫拉(Khafra,又稱Chephren(齊夫林))統治時期。

希羅多德曾描寫過吉薩金字塔和參與建設的法老們(包括哈夫拉),卻從未把斯芬克斯的建造歸功於哈夫拉。其他描寫過斯芬克斯的歷史學家們從未將建造它的功勞明確歸功於某一位法老。

一個有關大斯芬克斯年代的強而有力的物理證據是十九世紀在吉薩發現的著名古埃及石碑—庫存表石碑(Inventory Stela)。這塊石碑講述了哈夫拉的前任統治者胡夫(Khufu(Cheops),西元前 2551–前2528年)在位時期發生的事件,而且還指出胡夫下令在斯芬克斯附近建一座紀念碑。這說明斯芬克斯早在胡夫時期就存在了,所以不會是他的繼任者哈夫拉(西元前2520–前2494年)所建。

因為”庫存表石碑”否定了西方學術界之前關於哈夫拉是斯芬克斯建造者的斷言,所以他們就想方設法否定石碑,依據就是它的風格特性似乎是新王國時期(西元前1550–前1070年)的產物。這個理由站不住腳,因為有許多古王國時期(西元前2575– 前2150年)的石碑和文字為後來的新王國時期所仿製,也沒有人懷疑其權威性。各地的人們一直都在仿製文獻資料,好讓知識得以在後世流傳下去。

儘管庫存表石碑上的文字清楚地表明在胡夫建造大金字塔時斯芬克斯就已經存在,但是仍然有些人堅持認為哈夫拉才是斯芬克斯的建造者,其主要依據是兩個本身非常值得商榷的假設:

1. 法老圖特摩斯四世(Twt Homosis ,Thutmose IV,西元前1413–前1405年)時期的一塊石碑,位於斯芬克斯前掌之間。文字很長,有人說上面有哈夫拉(齊夫林)的名字,儘管名字周圍的文字無法辨識。這基本上是企圖把哈夫拉的名字和斯芬克斯綁在一起的一種徒勞嘗試。

2. 哈夫拉金字塔和河谷神殿(Valley Temple)之間有一條堤道,長約1650英尺(500米)。儘管斯芬克斯或者神殿裏沒有題字,但是西方學術界卻宣稱,堤道的存在足以證明其和哈夫拉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3. 後續的挖掘在神殿發現了大量的雕像,被認為與斯芬克斯的頭部特徵“很相像”。然而,當雕像的面部輪廓疊加在斯芬克斯的面部輪廓上時—結果卻大相徑庭。

退一步講,即使我們承認這些有關石碑人名或毫不相關的雕像、抑或是堤道的存在,充其量也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哈夫拉可能是在圖特摩斯四世(哈夫拉時期之後1,000多年)之前最後一個重修斯芬克斯的法老。

斯芬克斯一帶的物理證據證明了其久遠的歷史,屬於黃道獅子座。

斯芬克斯所處的位置最初是一片舒緩的斜坡,有裸露的堅硬石頭。斯芬克斯的主要特點是其身體構成呈現出不同的地質構造:

1. 斯芬克斯的頭部由裸露的堅硬組織雕刻出來的,能抵禦自然因素的侵蝕。

2. 斯芬克斯的身體是從附近採集的石頭隨形就勢而成的。斯芬克斯的身體是由較軟的石灰石層製成,而石灰石的構造又是軟硬層交錯而成的。這些交錯的岩層經過經年累月的風化已明顯裸露,已經侵入岩床約兩英尺深。

3. 斯芬克斯的基座,和原始的採石場底部一樣,是由較硬的石灰石製成,能抵禦自然因素的侵蝕。

因為斯芬克斯的身體位於坑洞之中,在不到20年就被填滿並且整個身體被掩埋起來。大約除了上世紀之外,自從它幾千年前建成時起,斯芬克斯一直都是被沙子掩蓋著。所以,斯芬克斯受到保護免受風沙侵蝕。然而,挖開的洞壁(在斯芬克斯的身體周圍)上有兩英尺深的輕微侵蝕,斯芬克斯的身體上也有同樣的侵蝕痕跡。很顯然,岩石面和斯芬克斯是在強烈侵蝕發生之前鑿刻的。

許多學術界人士接受了斯芬克斯身體的侵蝕是由水作用的結果這樣的事實。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樣的水造成了這樣獨特的侵蝕形態?地下水造成這種侵蝕的說法肯定被否定了,因為據估計哈夫拉時期(西元前2520–前2494年)的地下水位比它現在的要低30英尺(9米)。換句話說,地下水不可能在斯芬克斯的身體和礦坑上造成兩英尺深的侵蝕。

正如本章開篇時所說的,在數千年的長河中,尼羅河的氾濫讓裹挾的泥沙漸漸淤積在谷底。地面上升,地下水位也隨之升高。所以,這足以證明地下水是斯芬克斯受侵蝕原因的理論根本不成立。除了發生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之時(西元前15,000–前10,000年)的水侵蝕之外,再無其它合理解釋。地質學家一致認為,埃及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時遭受過嚴重的洪災。

關於斯芬克斯年代的另一有力證據是最近一次在斯芬克斯坍塌的神廟前(在斯芬克斯前面,未開放區域)鑽孔勘探發現,在54英尺(16.5米)的深處有紅色花崗岩。埃及北部並無天然形成的花崗岩,只能是來自阿斯旺—往南1,000多英里。在如此深的地方出現花崗岩,是西元前3000年以前人類建築活動的又一證據 – 當時的地面海拔高度比現在低54英尺(16.5米)。

總之,正如前面詳述的,從這些無可辯駁的物理和歷史證據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哈夫拉沒有也不可能建造斯芬克斯—但是他是眾多的重修者之一。古埃及建築需要每隔數十年或世紀進行重建是很自然的事。吉薩的斯芬克斯表明它是古埃及人在13,000年前黃道獅子座紀元的標記。

支持本節文字的各種配圖見附錄B。照片為:

– 斯芬克斯—全景 斯芬克斯所處的位置最初是一片舒緩的斜坡,有裸露的堅硬石頭。
–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的頭部
– 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坑部的堅硬基底
– 斯芬克斯—身體上的侵蝕
– 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坑壁上的侵蝕
– 斯芬克斯—身體和坑洞的侵蝕形態
– 斯芬克斯—免于風沙的天然屏障
– 斯芬克斯—十九世紀早期
– 斯芬克斯—在哈夫拉金字塔神殿,斯芬克斯身體上相似的侵蝕痕跡在高地之上150英尺(46米)。這座神殿顯然不是由地下水所侵蝕。那我們該如何解釋類似的侵蝕痕跡呢?除了發生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之時(西元前15,000–前10,000年)的水侵蝕之外,再無其它合理解釋。

IMG_1841

IMG_1868

ae-13 pg 045 spinx

IMG_1732

 

 

[摘錄自 古埃及文化探秘,第二版 寫的 莫斯塔伐•葛達拉(Moustafa Gadalla)]

————————————————————————————————————————-

購書網點:
A – 有聲讀物可在 kobo.com 等處獲得。
B – Smashwords.com 提供 PDF 格式
C – Epub 格式可在 Kobo.com、Apple 的 https://books.apple.com/…/moustafa-gadalla/id578894528 和 Smashwords.com 獲得
D – Mobi 格式可在 Amazon.com 和 Smashwords.com 上獲得